文=城记智库 城城
西安,是国内大型城市中少有“单边城市”:
地理因素上,东部和南部“巨山成墙”;行政区划上,北部形成“楚河汉界”。加上大量遗址和农业,西安70%地域无法开发 [1]。 如今,国务院批复中已明确西咸新区纳入西安“一盘棋”。
主城“全线飘红”的西安,形态上高度相似深圳。但从内核上,西安空间结构隐现“北京路径”。
分析: 两座古都的对话
城市定位, 是国家对城市使命、特点和资源等各种指标判断,从而做出相对具有指导性的要求。
西安是“国家重要科研和文教中心”,定位是西部经济中心、交往中心、科技创新中心、先进制造业基地以及国际旅游目的地。作为“一带一路”倡议的重要节点城市,西安肩负“向西开放”的使命。
因诸多影响 (包括“水危机”等),西安制造业并不占优 (参见《》)。 但从立体维度对比,西安与北京是镜像版的“孪生兄弟”。
北京和西安地形指标图
▼
地理自然形态的平原拥山:地理是一切的塑造者, 北京和西安都拥有大面积山地,占比分别为61%和49%,以不同方向围合城市。西安生态红线占比更高达37.6%,位列国务院批复城市第一。
中华古都历史的一脉相承: 两座古都,皆是中国古代封建帝国最巅峰时期的都城。北京和西安,分别拥有八百多年和一千多年建都史,文化遗产和遗迹极为丰富,是中华文明重要的标识地。
高度发达的第三产业集群:北京即将突破5万亿,三产占比高达85.3%。尤其是科技研发、信息软件和总部经济等。 西安三产占比亦高达68.6%,在北方仅次于北京,总量接近万亿级。
“新旧结合”,是两城共有的挑战。作为单核中心的大型平原城市,都无法避开“摊大饼”发展。
北京和西安恰好相反,互为镜像:北京发展是“北重南轻”,山地是由西向东北的扇形围合;西安发展则是“南重北轻”,山地是由南到东的扇形围合。
除拉胯的环线外,西安“形神”已趋同北京。
趋同: 走向“北京模式”
早期,北京“新旧之争”历历在目。 如今北京和西安,都走向“一主一副”的空间格局。
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,并充分考虑延续古都历史格局。以此为导向,北京着力改变单中心集聚发展模式,城市空间结构形成“一核一主一副、两轴多点一区”格局。“北京城市副中心”最为关键:
紧紧围绕对接中心城区功能和人口疏解,发挥对疏解非首都功能的示范带动作用,进而辐射带动廊坊北三县地区协同发展,打造成为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示范区。
北京“一主一副”空间结构图
▼
纵观西安最新规划,“北京模式”跃然纸上: 一主一副多轴六城多组团。关键看点,就是“城市副中心”。
西安发展从“城三区→城六区”,通过“开发区营城”形成多中心格局,皆成为超高密度的“一主”。 然而行政壁垒导致“单边发展”,让西安和咸阳都避开基底最好、空间最大和成本最低的空间。
西咸新区,因此也一路筚路蓝缕:从早期“两座新城”,到“代管”再到“全面代管”…… 这次终获国家批复,正式“转正”。
西安“一主一副”空间结构图
▼
讨论和争议多年之后,西安城市空间和界限再度迎来新局面:
第一是国家层面明确行政归属,解决多年悬而未决的问题;第二确保充裕的开发空间,疏导高密度主城的各种压力;三是推动“西咸一体化”进程,从而带动关中城市群发展。
这个格局,颇似“北京模式”。不同的是,北京在东,西安在西。
未来: 科技立城时代
也许是历史的沉重,科技在两城的角色,就如同哪吒风火轮——为城市发展全面“破圈”。
从技术转让合同来看,北京高居第一。作为西部城市,西安位列第三——无论是数量和金额来看,这都是杭州和上海所不能及。 从这个角度来看,科技基因都刻进了两座古都DNA!
在空间规划上,北京一直在强化科研主导的新质生产力。作为“国家重要科研和文教中心”,西安推进“双中心”建设。
北京和西安科研产业布局
▼
北京“高水平建设三城一区”,目的“打造北京经济发展新高地”。
“三城”是中关村科学城、怀柔科学城,未来科学城。建立健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引导和激励机制,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型产业集群。“一区”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,充分发挥改革试验田作用。
结果就是答案:中关村所在海淀区GDP位列京城第一,占比达26%;昌平区2024年增速第一,形成首都北部新质生产力的新增长极。
对比北京,西安也有自己的“三城一区”:
中关村科学城就是高新核心区,未来科学城就是丝路科学城,怀柔科学城就是中国西部创新港。如果加上长安大学城和国家级航天基地,这条“万亿科创大走廊”格局愈加明晰。
北京和西安科研产业布局
▼
这里,既是国家“双中心”核心承载区,也是秦创原总窗口所在地。
裂变效应下,这里成为先进制造业的聚集地和科技成果转换的最佳孵化区。从数字上来看,高新区GDP占西安约30%,类似浦东之于上海 (占比33%)、海淀之于北京 (占比25%)。
作为国家级新区的西咸新区,即将成为西安全新的“千亿区”。这其中,沣东和沣西就占到西咸60%。
城市发展有太多限制因素,资源、土地和资金难以“雨露均沾”,讲究投入产出的最大化方是上策。 因为作为一个整体,差距也将很快被拉平——最典型的例子,就是鄠邑用五年连超高陵、临潼和阎良。
「城记」西安最新规划系列解读-①定位解读:
②空间解读:
③经济解读:
⑤土地解读:
⑦水源解读:
文=城记智库 城城©版权声明:相关制图详见备注说明
若有转载请获取授权
点击关键词 看看我们做过什么
城市研究
//
//
//
/
///
/
交通解读
///
空间发现
/
/
生活方式
////
///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